阅读新闻

浦东新区川沙境地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孕育与萌发、实践与探索、倡导职业教育的故乡

[日期:2011-12-08]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为纪念杰出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诞辰133周年而作

                                                                                   海川剑鑫教育集团系列文章之一

 

(一)破旧学、立新学,举办新式学堂

清末明初,新学勃兴。黄炎培、张志鹤、艾承善、陆逸如等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一面创办学堂,一面从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改革创新。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艾承善、吴大本在孙桥长园沟村首创私立养正小学堂。1903年黄炎培、张志鹤改观澜书院为公立川沙小学堂。此后,川沙境内纷纷兴办学堂,至民国四年,全县公私立小学已达45所。他们一改过去“为封建皇朝培养士大夫”的办学宗旨,而是“为国育才,广泛吸收贫苦子弟入学。”如1907年兴办浦东中学时,明确提出:“一是为国造就科学人士,以达到科学救国振兴中华之目的;二是为浦东乡邻子弟解决失学之苦。”新学开始时,按学部章程,中、小学堂都开设修身、读经两科,规定小学每周12节,中学每周9节。黄炎培等加以革新,废读经,增实科,普遍开设修身、国文、算学、图画、唱歌、手工等科,并在“强国必先强民”的思想指导下,增设了体育课。黄炎培在《川沙公立小学校史最初的一叶》中记着:“······每天有体育课,当时人家都反对这一点,许多大少爷式的学生,入学时父兄声明身体太弱,体操是当不了的。吾们告以就为体弱,所以要体操。正课以外,常常举行各种游戏及演说故事,学生倒高兴的了不得。”

清末明初,学堂与私塾并存。劝学所把塾师组织起来,进行业务培训,促使全境私塾逐步向新学堂转变。为了提高这些私塾的教学质量,民国四年(1915年)“召集考试及格之塾师,授以新教育必要之学识,俾略知教管之方法。各市乡教育会内,附设教育讲演会,随时召集塾师开会讲演。”黄炎培在县教育会主办的塾师学习会,曾做过多次报告。并介绍了少习“四书五经”,虹桥暮二村塾师奚树谷从学制、教材教法改革创新成功的经验。为川沙全境各塾师逐步向新学堂转变树立了榜样。这样各塾师虽未学师范,亦可明白教育之大概而日谋改良了。清光绪年间,上海县已有务本女中(1902年设),蔡元培在公共租界登贤里也设有爱国女学。为使女孩也有机会入学,黄炎培在开办川沙小学堂的同时,会同堂兄黄洪培在自己家宅内史第,创设了一所以黄洪培之继妻陆开群取名的开群女学,专收四邻女生入学,学习科目与男生基本相同,也与男生共同参加分组速算竞赛和演讲会等活动。1904年奚树谷之子,秀才出身的奚念修追随川沙学务公会会长(教育会长)黄炎培,被任命为川沙学务公会南九学区议员,西南学区学董。影响所及,陆清泽在城内办起竞新女学,潘守勤创办启新女学,后蔡路里人顾家增在小营房家宅又创建了一所独立的懿光女校,对开放地方文化,改变“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旧思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民国6年(1917年)川沙高等小学校长陆培亮根据黄炎培的办学思想和学校水平参差不一的实际情况,对城区的铸新、城东、竞新、肉业、源清五所学校进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这是川沙实行中心辅导区制的最早雏形。在高等小学内还分设高级部、初级部和女子部,并建立了高级部校董会。为使文化教育由点到面向农村辐射,以达到“政教合一、富教合一,振兴中华”的目的,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黄炎培聘王揆生为总干事,在高桥地区设立农村改进会,下设沙港、小徐家宅、屯粮巷、凌桥、新港五个分会,广泛开展改进基层组织、进行业余文化学习、宣传科学卫生知识、推广农业技术、组织健康娱乐活动等工作,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黄炎培在川沙小学堂工作时,与张子鹤、邵力子三人编译了《支那四千年开化史》(支那为China中国的音译),这本历史书前列历代大事年表,次地理、人种,分我国历史为太古、三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诸阶段,每阶段将当时的制度、学术、宗教、技艺、产业、风俗等分节叙述,简明扼要,极便省览,对后来历史教材的编写,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二)革新教学内容,加强实用教育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教育救国的思想指导下,经过不断的调查、实践,从创办新学到实用教育。

1901年,黄炎培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受到中文总教习蔡元培的教诲。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和教育改革主张,对黄炎培影响很深。1902年特班解散后,遵照蔡师“必须办学校来唤醒民众”的教导,黄炎培回乡着手办学校。呈准两江总督张之洞,将书院改办成川沙小学堂。原来的书院,除读经、写字外,每月用八股文和试帖诗考地方士子,称月课。改办学堂后,黄炎培扩大生源,分班施教,废除读经,革新内容,增加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除正课外,还举办分组速算等竞赛活动,每周还走出校门向民众进行公开演说,讲国家形势,讲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由于学堂只收男生,他便和堂兄黄洪培在家里另办女学。这样,他把学堂办得生气勃勃。当时的建筑界名人杨斯盛考察学堂后说:“这样办学,别的我还不知道,青年种种恶习不会有的了。”要他的侄儿杨尧在校好好学习。

黄炎培在举办新学的实践中,还不断地研究探索教育前进的方向。后来,他在各地教育的调查中感到,如果学校脱离社会实际,学生学的知识往往不能运用,“如学过算术的,但不能识别权衡;学过植物学的,但不识庭前的花草和室内的家具为何花何木”,“从图画科的写生教学中,因悟各种学科的教育,均应注重实际的应用,否则即是一大失败。”于是川沙小学堂以致全县各学堂,根据黄炎培学以致用的思想,纷纷以实用为目的,传授应用知识,如语文注意书信、便条、明信片、电报、各种广告、各种票据、各种规则、请帖、签条等应用文的学习,其他学科也大致相同,还开设了各种专业科。民国元年(1912年)各校为男学生开设了农业或商业科,女学生开设了缝纫科。1917年川沙高等小学校长陆培亮为谋学生升学与就业之便,在高级部实行文、商分科,并在校内开设小商店,给商科学生增加实习机会。地处孙桥的养正小学紧密联系农村实际,设了“布、帛、菽、粟”的农业知识课。当时浦东中学除阅读德文、法文、日文和英文外,设有经济学、商业概况、商业实践。簿记学、银行学、珠算、打字、书法等选修科,还辟有画室、木工教室等,突出实践与技能的培养。这种实用教育,后来在全县以至全国迅速推开,有办实验农场的,有设职业学科的,有设家政科的,也有成立研究会的,形式多种多样。黄炎培为此写了《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的商榷》、《实用主义小学教学法》。同时《实用语文》、《实用算学》等也纷纷出版。

 

(三)教育与职业融合一体,提出职业教育主张

黄炎培在宣传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强调“知识必须应用”的基础上,经过对美国教育状况的考察,并从江苏省了解到中学毕业生只有少数能升学,大多数需要就业,但又苦于就业不了,感到光在普通学校的学科中重视实用教育还不够,于是根据中国的社会实际,进而提出了办职业教育的主张,以达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目的。他认为职业教育要以经济为中心,以教育为手段,并注意各地各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91756,他团结马相伯、蔡元培、张元济、伍廷芳、严修、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专门发布宣言和章程,并办起了《教育与职业》杂志和中华职业学校(19188月开学),并在他的家乡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实施。1918年,蔡路的顾家增利用家宅的10亩桑园,办起了懿光女校,除普通课外,专门增设缝纫课,并在小营房钦公塘东,开辟占地75亩的“顾氏植树场”,种植杉木、香樟、银杏、松柏,作为学生种树造林的实习场所。1920年,王港的宋溍渠鉴于商业学徒制的种种弊端,在大湾西首宋宅创办培德商业学校,虹桥奚念修之子奚仁培,任学校校务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黄炎培与奚仁培一起飞往重庆。黄炎培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与周恩来首次见面,奚仁培被聘为中国邮政管理局局长。学校课程设置与乙种商业学校相同,注重商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学生学习两年后,再到商店、公司实习,增益其服务技能。,毕业生被介绍到上川交通公司、汉口第一沙厂、商务印书馆、中国公共汽车公司等单位工作。由于学校教学质量高,又能就业,新港、龚路、奚家码头、青墩、合庆甚至南汇等地远近学生都来就读,成为江苏省著名的职业学校。1932年,小湾人张庆平在张氏宗祠创办新光职业小学。1944年,老教育家陆逸如之女陆修澄,秉承父志,在龚路新港镇陈氏民房办起返真商业职业学校。初办时仅1个班级,19名学生,解放时已发展为3个班级,105名学生,9名教职工。毕业生一部分由江苏省财政厅保送到苏州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银行学校、扬州财经学校就业或继续升学,多数分配在县供销社或商业部门任财会员。1947年黄炎培与蒋孝义择王港暮紫桥养鸡场址,创办了一所新中国高级农业职业学校,黄炎培自任副董事长,题词:“此地有禾、棉美产,其为人群服务。”由中共党员沈炳熊任教务长,王家珍任总务主任。学校以“训练农家子弟,予以实用农学技能,辅以农业生产发展”为办学目标。同年夏,周增英在高行南镇创办上海市高行农业职业学校,1949年更名为上海市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总校高农班设于东沟,分校初普班设于高行,1953年农职专业并入苏州农校和南京、句容农校。当时学校选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姚雪垠、上海农科院研究员崔寿柏、作物研究所所长顾金德、山东农学院植保系教授唐绍平等上课任教。早期的毕业生,不少已成为高级农业科技人员和学者。

师范教育方面,早期由于县境小、经费少、生源不多、需要量不大,故只采取资助学生外出求学的办法。1923年,才设立川沙师范讲习所,招收16岁以上25岁以下的学生25名,其中南汇籍6名,上海籍1名,其余皆为本籍。1929年,把甲子小学改办成上海市乡村师范,原校园辟为农场,作为学生实习基地,1930年更名为上海市新陆师范。学制三年,高中师范部分设农艺、工艺两科。1937年“八·一三”战争爆发,该校校舍被日寇炸毁,学校遂迁入市区。

职工和农民教育起步较迟。1922年起,川沙城区三友、申昌毛巾厂先后开设第一、第二工人教场、以女工为对象,进行识字和纸巾技能教育。1924年在各小学内附设民众学校或妇女识字班。同年在城区、小湾、龚路和横沙开办了4所民众教育馆,开展文化、卫生、和体育等活动。1934年黄炎培在高桥地区创办农村改进会,聘请之江大学教授王揆生担任总干事,推行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对普及农村教育,实行地方自治,促进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转变农村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

黄炎培在浦东地区推行的职业教育,讲究实用,发展生产,为地方经济服务。其实施的途径有:在普通中小学内渗透职业教育因素,开设实业科,办商店、置农场作为学生学习基地,开办实业学校,倡导职业补习教育等,在浦东川沙地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四)职业教育政治化,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

黄炎培从“教育救国”的意愿出发,开始时广办学堂,唤起民众,以求挽救民族之危亡;接着提倡动手动脑,学以致用的实用主义教育,以解决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继而以解决国计民生为己任,倡导职业教育,以图国富民强。在他的大力创导、推动下,几年后全国范围内举办职业教育蔚成风气。后来,黄炎培也意识到,职业教育解决不了旧中国的社会问题,“教育救国”之路走不通,而要加入政治活动,要给职业教育赋予“救亡图存”的新意义,并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不但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史谱写了重要的一页,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智能两全的有用人才,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办好职业教育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贵州省毕节地区第三期骨干教师培训班报道
下一篇:爱国老人沈敬之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