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中华职教社作为具有教育性,统战性、民间性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民间团体组织,长期以来弘扬黄炎培“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灯亮一盏,光洒成片”为指导思想。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项西部教师培训及教育支援工作。
2007年起,在上海中华职教社、浦东中华职教社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对外开展了多项针对教师与领导干部的培训活动。其中贵州骨干教师培训十一期,贵州省铜仁地区“东西部均衡化”研修班三期,贵州省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研修班三期,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组织上海优秀教师、学者组成讲师团赴贵州、安徽等地为当地教育工作者讲学授课,累计受益人数4000多名。从2010年起,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得到上海中华职教社给予的西部师资教育培训的实训基地,上海市教委给予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旗下的上海市中华职业第二进修学院为上海民办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从2011年6月起,正式启动贵州毕节地区的师资培训任务,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三期,分别是贵州省赫章县校长培训班、贵州毕节
地区第一期高中骨干教师培训班、贵州毕节地区第二期地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共计112位。
以上培训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老师们都感觉到来到上海学习是非常值得的,不仅拓宽了他们的思路,更带给他们全新的教育理念。
这些教育支援工作,将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作为指导,以促进教师素质提高为第一要义,以推进西部农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加强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的具体实践。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静在开班典礼中对贵州毕节地区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张部长在讲话中谈到“
张院长在讲课中提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接着张院长就模块课程建设与课程文化建设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张院长的博学多才给贵州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海中华职教社社务委员、浦东中华职教社副主任奚剑鑫代表贵州省毕节地区教育局感谢上海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基金会的赞助,感谢上海市委统战部、民进上海市委、市教委、浦东新区统战部、教育局对上海中华职教社为西部地区教师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他为西部地区的骨干教师们作了一堂《师德师风建设》的讲座,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
浦东中华职教社社务委员、教发院教授、《浦东教育》编辑室主任陈家昌的课题为《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师形象》。他从文化的概念,教师形象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当前教师形象的社会透视以及教师形象建设思考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了阐述。教师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识,是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力量,教师是学校软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为人师表不仅仅是在学生当中,也在社会当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浦东中华职教社社员、育童小学校长吕唐华《做智慧型的幸福教师》讲座中提到,“当教师比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教学要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释放学生的内心能量,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倡导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浦东中华职教社之友、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新民晚报》专栏作家、建平中学语文高级教
在上海中华职教社周汉民主任的领导下,在浦东中华职教社陈志龙主任带领下,积极贯彻执行“同心·智力支持工程”项目。社员们发挥职业所长,亲历亲为组织贵州毕节地区教师来沪培训,在短短八天时间内安排了讲座、参观学校、教学研讨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内容,其中,在育童小学交流、学习的那天,市社务员、浦东社副主任奚剑鑫之女(奚俊莉)为贵州毕节地区的老师们讲述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根据二期课改的内容,
充实紧凑,务求实效。这是上海中华职教社贯彻执行中央统战部、中华职教社“同心智力支持工程”精神的又一次具体实践。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上海市中华职业第二进修学院 供稿

